学校首页| 加入收藏
机构设置
地质系

地质系简介

地质系是中国矿业大学成立最早、师资力量和办学实力最强的系之一,所依托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是我校传统优势专业,长期以来为煤炭、石油等行业培养了一批优秀专业领军和管理人才,引领了煤田地质的发展、改革与创新,并为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和强有力支撑。1996年教育部施行专业目录调整,“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作为核心专业方向新建地质工程专业(引导性专业目录)。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恢复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和招生。

地质系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学科方向齐全,充满创新活力。在韩德馨院士、何锡林教授、刘焕杰教授、王桂梁教授等老一辈地质学家带领下,经过几代地质人的艰辛创业、坚持、传承和进取,地质系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学科方向齐全、充满创新活力。现有教职员工37人,95%教师拥有博士学位,专职教师中有教授13人,副教授16人。尤其在煤及煤层气地质等科研领域,师资队伍力量和影响力在全国同类高校和同类学科中具有较强优势。

学科历史沉淀深厚,理工学科建设成绩突出,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地质系在我校学科建设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工科、理科学位点均取得了较大成绩。“矿产普查与勘探”于1981年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获得首批国家重点学科,2000年“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获博士学位整体授予权,目前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点和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学科, 2017年底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第四轮学科评估被评为A-,全国排名第三。同时,2002年获得“地球化学”理学博士点,是我校第一个理学博士点;2006年“地质学”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整体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依托地质系,获批了全国首个也是唯一煤层气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为本系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了重要基础。随着“国际煤地质学中心”建立,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将更强。

科研方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重本拓新,能源地质研究成果突出。地质系在煤地质及洁净煤地质学、矿井地质学、煤系气地质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矿产勘查与评价、页岩气和页岩油理论与勘查评价、煤地质化学及环境健康、数学地质与资源定量预测等方向具显著优势与特色,多个团队被评为教育部、中国矿业大学创新团队,取得了丰硕且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近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3项、省部级一等奖和二等奖12项,发表第一作者、通讯作者SCI、EI收录文章120余篇,主持国家重大专项、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研发等纵向课题82项,总经费超2亿元,主持企事业委托项目70余项,总经费超3000万。纵向项目数量和经费数在全校名列前茅,优势极为明显。

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深入,着力培养国际一流化师资和学生。地质系统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煤层气地质理论与开发技术” 和“煤型稀有金属矿床” 两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基地, 先后与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近五年来,我系教师和研究生出国开展学术访问、联合培养或参加国际会议逾40人次,并成功举办1次国际有机岩石学会议。自2018年开始,地质系每年选派优秀本科生前往澳大利亚、美国等开展联合野外实习或进行海外科研训练。

展望未来,我系将牢牢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历史机遇,秉承传承、执着、奋进、创新的地质精神,以培养能源地质领域高水平复合型创新人才为己任,深化教学与科研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重本拓新学术科研方向,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力争把地质系建成国内外能源地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创新中心。

上一条:组织机构

    • 本科招生:0516-83590960、0516-83590999
    • 研究生招生:0516-83591012
    • 就业工作:0516-83590980

CUMT资源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