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池,1992年4月出生,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2018级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6篇,以第二作者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项、国际发明专利3项,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横向研究课题4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
艰苦朴素,求真务实
勤勉认真,为人诚恳,这是他给办公室同门留下的印象;踏实能吃苦,责任感强,这是他给导师和其他老师留下的印象。在大家眼中,陈维池同学总能让人感受到信任、可靠。据陈维池同学回忆,这些优秀的品质都源自他的父母亲——两位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一辈子的农民。
每当农忙,陈维池同学总会回家帮忙,减轻父母压力。掰玉米收小麦,打稻谷种大蒜,邻居时常调侃他,大博士也下地务农。这时的他总是笑而不答,因为在内心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学历再高也不能忘记这份初心。
田间的生活成为了他宝贵的人生经历。陈维池在现场总能和工人打成一片,向他们请教实践经验,并深入思考解决现场问题。“我来自泥土,要扎根泥土,未来还会服务泥土”,这正是他对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地学人精神最好的诠释。
科研是船,实践为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陈维池深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在科研中他总是坚持在项目一线,亲自参加试验获取数据。在撰写第一篇高水平研究成果期间,为开展放水试验,陈维池带领团队成员在兴隆庄煤矿井下艰苦奋斗。针对华北地区地面缺水、井下奥灰突水的水资源垂向空间分配不合理的现象,他对水煤共采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为解决水、煤冲突以及资源开采的可持续性提供参考。此后,他还在安徽庐江县黄屯铁矿紧跟大型抽水试验提取研究数据。此次抽水试验历时3个月,在此期间陈维池每天往返于现场与宾馆间,坚持两点一线式工作,共计测试、核实数据上万条。庞大的数据积累为其第二篇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发表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某次野外踏勘时,他发现了干旱-半干旱矿区部分矿井浅埋煤层开采引起的地面潜水出露、水位上升现象,创造性地提出特定条件下煤层开采对当地生态植被生长有促进作用的观点,丰富了“保水采煤”理论。同时,他根据数据处理过程中发现的地面沉降对水位产生的水力作用,提出了利用遥测水位计监测数据和地面沉降数据判断潜水漏失致灾程度的方法,顺利发表了发明专利并得到授权,同时还进入美国及南非等国家,得到了国际专利的授权。
陈维池同学认为,搞科研贵在坚持和努力。针对一个项目,从最初的懵懂,经过慢慢摸索,到最后的豁然开朗,结果很重要,但是过程更美好。陈维池目前发表的三篇论文都是在大修中完成的,他经常拿自己的例子引导同门师弟师妹们,虽然屡战屡败,但屡败屡战。在他的带领下,办公室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科研之路还很长,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是他现在的荣誉,也是他未来的起点,陈维池将会用自己对科研的执着与毅力继续前行,谱写绚丽的人生乐章。和袁隆平先生有着“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一样,陈维池同学也有一个梦想,“将文章写满祖国大地,解决更多工程地质难题”,这就像海上的灯塔一样指引着他的前进方向。陈维池从来不认为自己天资卓越,他坚信是刻苦努力让自己取得如今的成果。没有人是生来智者,没有人注定平凡,每个人都在靠近智者的路上步步维艰,不同的只是面对生活的态度,积极使人平凡变卓越,消极让人卓越变平庸。人生只有现场,没有彩排,每一天都必须过得充实,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陈维池同学会像竹子那样,一如既往地努力创新,勇敢前行。在坚持梦想的道路上以一个独行者身份默默前行,路途虽然曲折,但沿途一定风景迤逦。扎根实践,勤学善思,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相信陈维池同学一定会走得更稳、更远,最终取得科研中那颗最耀眼的明珠。
新闻来源:“矿大资助”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