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学院动态

“挑战筑梦、科创报国”——记我院第十六届“挑战杯”获奖者高成跃

挑战杯开幕式

我院挑战杯参赛队员何龙坤、高成跃、马进合影

我院王伯平副书记指导参赛同学布展

校领导与指导老师在布展现场指导工作

“征程无止息,与国共奋进”——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于2019年11月7日至13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挑战杯”自1989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我院高成跃团队代表学院参赛,参赛作品为“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电渗防水系统研发”,取得了我院建院以来的重大突破,荣获国家级二等奖。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一路走来,从校赛到省赛再到国赛,这个耗费了高成跃和他团队两年多的项目受到了太多的质疑与否定。不仅仅是专家的否定,甚至还有人当面去否定——“你们这个东西行不通!”可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他们终于登上了全国终审决赛的殿堂,摘得了攀登科学高峰道路上的果实。

《中国青年报》评写:“科研需要面对现实问题,其价值取决于能否解决市场上抛过来的难点痛点。高成跃团队的参赛作品为‘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电渗防水系统研发’,这就是一个试图解决市场难点中建筑物渗水问题的项目。”其最初的设想便来自于市场的反馈:建筑尤其是地下建筑存在渗水潮湿问题难以解决。“我们老师一直在做电防渗项目的研究,但自动断电的技术一直没有突破。”如果不能自动断电,长期通电的电极或多或少会损伤墙体。而高成跃他们把这个问题突破了。过去两年,他呆的时间最久的地方便是学校的矿山水害防治实验室里,“要不停地测各种温度湿度数据,什么样的数据对应多大的电压。每一次测试都要持续72个小时,每一小时测一次数据。”冬天的实验室寒冷无比,冰冷的水泥地显得更冰冷,他们买了行军床,蜷缩在被窝里,定好闹钟,一个小时起来一次。“有时候就想,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地做事?但只要测出理想的数据,又觉得非常开心。”高成跃说。这个95后的团队就这样,用啃硬骨头的精神,突破了墙体裂缝防渗技术、自动断电技术……

风雨砥砺,岁月如歌,风物长宜放眼量

高成跃说:“老师是我学习、成长过程中的一盏明灯。我们团队的主要指导老师是王档良老师,王老师一直在做电渗方面的研究,我们算是站在前人肩膀上前行的。同样,学院的王伯平书记也经常对我们的项目提出十分有用的建议。人生幸得遇恩师,感谢他们。”

在对高成跃的采访中,他表示在自己从校赛到省赛再到国赛备赛参赛两年多的时间内,最难忘的莫过于那份珍贵的研究报告了,“从刚开始写的时候一点头绪都没有,到最后100多页的成品,全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的,中间改了不下20遍。”高成跃还对学弟学妹们提出了期望,他说:“我希望资源学院的同学能够更加有想法、愿意付出,参加类似的比赛,开阔自己的视野,看到自己与同龄人的差距。要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多问为什么,思想要走在知识的前面。并且学院和学校都十分支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通过这次比赛他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与同龄参赛者的差距,开拓了自己的视野,拥有了更大的交际圈,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扩大了自己的思想格局。目前,高成跃已经在本校实现本硕博连读,他表示,有机会一定要出国去看看,去见识学习别的国家的科研思想,更加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格局。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要有梦想、要创新、要实干,这是历史赋予我们年轻人的任务,也是个挑战。资源学院积极参加此次比赛并取得佳绩,促进了学院的人才培养,提升了同学们参与此类活动的积极性,为资源学院营造创新、奋进、不断进取的科研风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采写:新闻部何龙坤

摄影:校团委孙林林

编辑:新闻部何龙坤

上一条:代世峰教授入选2019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下一条:我院地质工程专业接受工程教育认证现场考查

    • 本科招生:0516-83590960、0516-83590999
    • 研究生招生:0516-83591012
    • 就业工作:0516-83590980

CUMT资源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