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会现场
10月27日,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NSFC-FDCT)水资源深部地质贮存水岩作用机理及其地质环境效应(42561160092),内地方项目负责人隋旺华教授带领团队与境外项目负责人澳门大学高亮博士团队开展了学术交流。
交流会上,参会人员分别就项目相关研究方向做了学术报告,并展开深入研讨。副院长朱奎教授线上参会并作报告《基于分解降雨数据的日径流预测混合模型研究》,该研究基于FSVMD-PE-MP和分解日降雨数据,研发了一种新的算法,具有新颖的数据去噪能力;徐智敏教授作报告《干旱半干旱露天矿区水资源立体储存与保护利用》,厘清了“四水”(降水、地下水、矿坑水、地表水)定量转化关系,基于“四水”资源供需与储用现状,提出五种矿坑水立体储存模式;陈歌副教授作报告《矿井水深贮目标层优选方法与增容机理研究》,揭示了矿井深部疏导贮水目标层控水规律及流场响应特征,阐明了不同回注模式下矿井深部异位疏导贮水层增容机制;张莉副教授作报告《矿井水回贮驱动下碳酸酐酶微生物对灰岩含水层介质的溶解-沉淀机制》,揭示了碳酸酐酶微生物-矿井水-回灌层介质耦合作用机理,构建了矿井水回灌驱动下碳酸酐酶微生物对灰岩目的层的溶解-沉淀概念模型;中山大学项目负责人林沛元教授作报告《工程资产管理统一框架及应用》,创新性地提出了统一框架M-IPT体系(Most ImPorTant),通过管理来提高效率,实现了健康表征指标、健康预测、韧性提升技术和运营管理耦合;高亮博士作报告《The impact of rising temperature on typhoon intensity and flooding in the Greater Bay Area》,阐明了气候变暖下海洋对台风强度的响应与反馈,数值模拟有效地再现了台风天鸽的结构和环流,完成了对深圳、香港等大湾区水浸过程进行精细时空定量模拟与预测。
隋旺华教授对学术报告会进行了总结,并针对项目水资源深部地质贮存水岩作用机理及其地质环境效应研究的实施方案进行了研讨。本次会议促进了我校与澳门大学的交流与合作,也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来源:张莉 陈歌
一审一校:隋旺华
二审二校:朱奎
三审三校:杨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