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奖励名称 | 获奖等级 | 成果名称 | 本校排名 | 获奖时间 |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煤层气储层开发地质动态评价关键技术与探测装备 | 第1 | 2017 |
| 教育部技术发明奖 | 一等奖 | 地质工程多场分布式光纤监测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 第4 | 2018 |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地质工程分布式光纤监测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 第4 | 2018 |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西北地区煤与煤层气协同勘查与开发的地质关键技术及应用 | 第4 | 2018 |
|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煤源有害物质的环境地球化学约束 | 第1 | 2019 |
|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陕北生态-水-煤系地层结构及保水采煤类型研究 | 第2 | 2019 |
|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中西部复杂条件煤矿致灾水源电磁探测关键技术 | 第3 | 2019 |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淮北矿区煤层底板高承压薄层灰岩重大水患地面顺层孔探查治理与检验评价一体化关键理论技术 | 第3 | 2020 |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厚松散层薄基岩下重复采动留设防砂煤岩柱研究 | 第2 | 2020 |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千米深井实体煤巷道掘进冲击机理及防治技术 | 第2 | 2020 |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煤矿采空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1044-2014)(2017年版) | 第2 | 2020 |
| 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贵州省龙潭组叠置含气系统煤系气地面开发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 第3 | 2020 |
|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南方古生界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及其控气效应 | 第1 | 2021 |
| 山西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阳泉矿区瓦斯地质赋存规律及瓦斯地质预测预报技术研究 | 第2 | 2021 |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叠置煤层气系统合采开发兼容性与关键地质技术 | 第1 | 2021 |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采动覆岩离层水害,生态环境效应及防控关键技术 | 第1 | 2021 |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衰老矿区松散含水层下残煤资源回收上限关键技术与应用 | 第2 | 2021 |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平顶山煤田深部凿井水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第2 | 2021 |
| 第八届淮海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徐州矿井水综合治理及资源化利用示范技术体系 | 第2 | 2021 |
|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矿井离层突发大型涌水灾害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 第1 | 2022 |
| 贵州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 | 二等奖 | 贵州复杂构造区页岩气赋存与渗透机制研究 | 第3 | 2022 |
| 山西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复杂地质构造条件下矿井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研究 | 第5 | 2022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南疆煤与煤层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 第6 | 2022 |
|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综放工作面窄煤柱定向切顶应力转移护巷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第1 | 2022 |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东部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第2 | 2022 |
| 工程建设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复杂地质条件下深部凿井水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第3 | 2022 |
|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多煤层区煤层气合采地质评价关键技术及高效开发模式 | 第1 | 2023 |
| 新疆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风蚀地貌干旱矿区水资源保护性开采与矿井水综合利用技术 | 第2 | 2023 |
| 山西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晋城矿区煤层气精细化排采技术研究与应用 | 第3 | 2023 |
| 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储层裂缝定量预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 第3 | 2023 |
版权所有:中国矿业大学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 邮编:221116 苏ICP备05007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