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锞锐,1991年11月7日,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二氧化碳地质埋存及利用、非常规油气资源压裂开发及提高采收率,流体与岩石反应,裂缝导流能力评价、岩石渗透率演化等。研究重点为CO2与岩石反应、水力裂缝有效导流能力评价、页岩油气开采中裂缝发育及渗透率演化等。围绕研究方向,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1项...
刘聪,男,1990年2月出生,山东枣庄人,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入选第7批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方向:地下工程水害灾变机理、多物理场耦合理论、流-固耦合模拟方法等。2014年、2021年分别获得山东大学工学学士、博士学位(导师:李术才院士和王浩院士),期间2019年11月-2021年4月前往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进行公派联合培养。2021年7月-2024年3月在山东大学齐...
周昌,男,1993年01月出生,湖南永顺人,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预聘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库/降雨型滑坡/滑坡-防治结构体系多场演化机理、地质灾害防控机理。主要研究成果:1.科研项目(1)矿山采掘诱发高势能突水溃砂灾变机理及防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号:42130706(技术骨干),2022年;(2)新疆地区重大工程扰动的地质灾害链的分布与风险应对,新疆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批号:2021B03004...
一、个人简介:解经宇,中国矿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第九届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工程。兼任中国地质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低碳能源岩石力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德国)研发创新联盟-碳中和与能源转型专业委员会委员,《矿业科学学报》、《地质科技通报》青年编委,《Processes》客座主编。主要研究方向:① 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干热岩压裂及水热型地热改造增产;② 低渗油藏CO2地质...
个人简介吴云,男,安徽铜陵人,汉族,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准聘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核废料地质处置、地下能源储存、深部地热开发等。入选2022年度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资助计划。主持或参与国家基金委青年项目、重点项目(子课题)、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及国防科工局重点项等10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SCI&EI论文28篇,获2024年度知网高被引学者TOP5%、高影响力学者,授权发明专利13项(国...
徐继山,男,1982年3月出生,山东薛城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预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地质、第四纪地质等。主要研究成果1.科研项目(1)华北平原典型断控型地裂缝及其“深—表”破裂过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177123,主持,2022-01至2025-12.(2)大地的“伤痕”:中国地裂缝灾害研究成果传播与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42042054,主持,2021-01至2021-12.(3)华北典型长大地...
版权所有:中国矿业大学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 邮编:221116 苏ICP备05007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