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学院迎接党的104周年华诞系列党员故事之三
三尺讲台育桃李,地质报国守初心
——资源学院青年党员教授李伍
编者按:喜迎党的104周年华诞之际,资源学院特选树一批在教学一线潜心育人、科研领域勇攀高峰、服务师生甘于奉献、行业就业青春报国的先进师生党员典型,采写他们在教书育人、学术创新、学习就业等实践中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故事。字里行间,既有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的坚守,也有实验室里攻坚克难的执着,更有服务学生成长的赤诚。他们以行动诠释党员担当,以作风砥砺奋进姿态,用奉献书写时代答卷。本期推出资源学院青年教授李伍事迹,邀师生一同感受榜样力量,在追寻初心足迹中淬炼实干作风、汲取奋进力量。

在科教兴国的壮阔征程中,总有先锋者以信仰为炬,以行动为旗,在教育沃土与科研浪潮间勇毅前行。资源学院国际合作交流中心主任、地质系党支部副书记李伍教授,便是这样一位用赤诚与担当,诠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地学脊梁”。他以讲台为阵地、以实验室为战场,在党旗辉映下,书写新时代高校教师的奋斗华章。
一、铸魂育人,做学生成长的“启明星”
“每个学生都是待燃的火种,教育就是点燃他们的引信。”有着16年党龄的李伍,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化作日常行动。担任班主任时,他化身“学生成长规划师”,先后50余次与学生促膝长谈,精准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在他的悉心培育下,班级50%学生捧回奖学金,20人踏上升学深造之路,更协助培育出了“李四光优秀学生奖”得主。4门研究生课程、6门本科课程,近五年800多学时的坚守,他用全英文教学架起国际地学交流桥梁,主持《地球科学基础》英文课程建设,让中国地质教育走出国门。“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 “全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矿业大学十佳优秀班主任”“2024年度优秀教学教师”等荣誉,是他点亮学生未来的勋章。

二、科研攻坚,做创新浪潮的“弄潮儿”
“科研是与未知的较量,更是守护国家资源安全的使命。”在煤地质学与地球化学领域,李伍勇闯“无人区”。他构建了煤有机质大分子三维结构模型,破解了二次生烃“能垒”机理与构造煤韧性变形密码。20余次高端学术平台发言,4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分会场主席,江苏省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他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内外业界的广泛关注。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子课题,超千万元科研经费,80篇学术论文,3部专著……这些数字背后,是他深耕科研的累累硕果。他将实验室搬到新疆戈壁、开滦矿区,10次野外考察,带领学生用脚步丈量地质报国之路,培育出一批斩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地学新锐。

三、党建引领,做基层建设的“擎旗手”
“党建是学科发展的‘红色引擎’,党旗所指就是科研所向。”作为地质系党支部副书记,李伍将党建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11场有机地球化学系列讲座、10余次实习带队,他在实践中厚植学生“能源资源系国运”的家国情怀。在他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系党支部成为育人的红色堡垒,“老中青传帮带”梯队中,走出多位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他还担任学院国际合作交流中心主任,搭建国际合作“立交桥”,促进与多国高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承办国际学术会议,助力学生获CSC留学奖学金,为学院国际化办学做出积极贡献。

四、服务社会,做行业发展的“拓荒牛”
“论文要写在山川大地,成果要服务国家发展。”李伍聚焦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带领团队如“地质侦探”般,破解煤系关键金属成矿谜团,相关成果登上《新华日报》《中国能源报》。17项企业科技攻关项目,他将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勘查技术推广至西南、华北,助力深部煤层气开发;创新煤型稀有金属成矿理论,推动国内找矿实践实现突破。他以科技之力服务“双碳”战略,让科研成果转化为国家发展的强劲动能,践行共产党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庄严承诺。

从三尺讲台到万里山河,从国内实验室到国际学术舞台,李伍以党员之责铸魂育人、以学者之智开拓创新、以师者之爱润泽桃李。他是学生眼中的“追光者”、同行心中的“领跑者”、更是新时代高校教师“立德树人、守正创新”的鲜活写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他正以地质人的坚韧、党员的忠诚,向着“为国找矿”的目标奋勇前行,让奋斗的青春在强国复兴伟业中璀璨绽放。
策划:熊志忠、杨昭
来源:孙婧雨 宋玮佳
一审:赵亚平
二审:杨 昭
三审:熊志忠